Jeff

Jeff
筆耕的動力,源自於對內燃機的熱愛。
2021 Petronas YAMAHA SRT 新發表!

Petronas YAMAHA SRT 在日前發表了MotoGP最新賽季的陣容,這是他們參與MotoGp等級的第三個賽季,今年的車手為Franco Morbidelli和Valentino Rossi,透過了線上發表會發佈了2021年全新塗裝的YZR-M1。車隊負責人Razlan Razali、總監Johan Stigefelt和經理Wilco Zeelenberg也一同參與此次的線上發表會。
2020年對Petronas而言可說是相當有斬獲的賽季,車隊和車手Franco Morbidelli在這一年中分別獲得了亞軍,如此豐碩的戰果,這也是MotoGp史上第一支取得這樣成績的馬來西亞車隊。
車隊負責人Razlan Razli: 我們很榮幸能代表馬來西牙以及Petronas參與MotoGP這樣的頂級賽事,這是我們參與MotoGP的第三個賽季。我們期待即將接踵而來的賽事,對Franco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相信他能取得比2020賽季還要更好的成績,對於Valentino來說這也是個一展長才的絕佳機會,利用他的才華以及專業的知識為我們的新團隊帶來幫助。

Valentino Rossi:「很榮幸能成為PETRONAS YAMAHA SRT的一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車隊,但在過去兩年中,他們展現出絕佳的競爭力。很高興看到我今年的新戰駒,我真的很喜歡皮衣、安全帽的配色,這看起來很棒。在2021年的目標是要有競爭力,為贏得比賽而戰,為登上領獎台而奮鬥,也在賽季末我們 也都非常專注於我們的目標,力求做到最好。我認為與Franco搭配是相當棒的,因為我們彼此非常了解, 整個團隊也都充滿了幹勁,我將盡我最大的努力追求最佳的成績。我們已準備好開始。」

Franco Morbidelli:「這是我在車隊的第三年,關於PETRONAS Yamaha SRT這支車隊許多地方我都很喜歡。2021 YZR-M1塗裝與前兩年相似,但仍在有些小變動;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些許改變,像是團隊成員有些許變動,希望這對Valentino Rossi和我來說都是一個好賽季。 對於2021年的個人目標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以一個人,賽車手、運動員的身份來提升自我。我知道這很困難,因為去年我們跑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 力求能拿出2020年比起更好的成績,因此,這就是我的目標,力爭年復一年地變得更強。

相信從去年開始就有許多台灣的車迷非常關注「小飛俠」Valentino Rossi 2021年的動向,加盟Petronas的說法也一直不絕於耳,而隨著Petronas 2021年陣容的正式發表,這位42歲的傳奇車手確認加盟Petronas,決定在賽車場上繼續奮鬥,與徒弟Franco Mobedeil一同並肩作戰。而Fabio Quartararo則晉升到Monster Energy YAMAHA正廠隊與Maverick Vinales搭檔。而Rossi這位傳奇老將的加盟對於Petronas 相信也是一大利多,除了能運用Rossi本身的經驗協助賽車的開發、甚至發會母雞帶小雞的功能,對於車隊的士氣提升相信會有所幫助,再來Valentino目前仍是高人氣的指標性車手,對於票房與人氣周邊商品的絕對是有極大的幫助。
市售騎士手套如此多種,而每個人偏好的特性均不相同,不管是功能性、材質、防護性…等,HYM Rider 特別精選三款SBK於今年推出的全新系列手套,它們各有不同的特色,透過我們實際試戴、針對材質用料、剪裁去分析,不管是要平日通勤騎士,還是假日熱血騎士,這三個手套裡面一定會有你喜歡的。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的介紹吧!
推薦人身部品 SBK ST-12 + 夏季款半皮短手套
採用皮面與透氣布料 兼顧舒適度與保護性

這款夏季手套採用皮面與透氣布料的混搭材質,特別是在手指的部分採用高比例的透氣網狀尼龍布料,騎乘時撞風相當有感。 ST12+在面料配置、剪裁方式下了不少功夫,除了有著不錯的透氣性之外,配戴的舒適度也相當優秀,手套整體的手感偏軟非常合手,不太需要花時間去適應手套。手套的通風性、舒適性可以說是三款手套裡最好的,但保護性稍微差了一點點,不過就通勤小熱血的使用而言也相當足夠了!

而手背部分採用較多的皮料,最上層採用外露式的硬質塑膠+軟質蜂巢狀護具,抗衝擊,對於手背有相當好的保護能力。

手掌處採用較大面積皮革面料,掌心也有塊具顆粒的橡膠做補強,讓騎士再抓握把手時有較好的止滑效果,同時也兼具了耐磨的功能。

重點保護區的掌側處又加了塊皮革,最上方也有塊軟質橡膠作為防護性的補強。

虎口處也多了一塊類麂皮的面料,也能強化再抓握手把時的止滑性。
SBK SK-6 碳纖維短手套
碳纖維護具加持 保護性滿點

預算再多一點點的朋友,也可以考慮這款SBK SK-6,這款手套採用較多比例的皮革,配戴手感比起ST-12+稍微硬了些,但是配戴一段時間後,皮革會較為軟化,會隨著時間手套會越來越合手。

手背以及手指處除了採用大比例的皮革之外,更有相當明顯的碳纖維護具,作為重點保護區塊的指關節,當然也要加上碳纖維的護塊!

相較於手背面,手掌面大部分均採用類麂皮的耐磨面料,掌側處則又加上了 一塊皮革面料以及碳纖維護具。
手掌上方抓握處也有一塊止滑面料,兼具了止滑性與耐磨性。
SBK SB-II 全皮碳纖維長手套
碳纖維護具加持 保護性滿點

對於騎跑車的朋友,來一雙SBK SB-2全皮革碳纖維長手套是再適合不過的了!這款手套整雙使用皮革材質,提供給騎士最全面的保護性 ,但在此讓我出乎意料的是,SB-2的配戴手感其實相當柔軟,在新品的情況下就相當合手,抓握的動作完全不卡,不需要配戴一段時間讓皮革軟化,手感可以說是意外地好。就配戴上的的感受來說並不輸許多歐、日系品牌的品牌,甚至更勝一籌,在價格上卻更加具有競爭力! 在護具數量、配置,保護性,止滑性等持握感受上都在水準之上,熱血的騎士們應該不會失望。

手背處同樣也是採用大比例的皮革面料,重點保護部位為碳纖維護具,指關節處則是採用外露式的軟質塑膠護具。

在手掌面也全面採用皮革,在掌心以及虎口的抓握處有塊防滑耐磨作為補強 ,力求最全面的保護性以及激烈操駕時的手感。

掌側處也有塊皮革面料補強,上方的碳纖維護塊除了強化防護性之外,更是讓視覺上增添一大亮點!
結語

這三款手套可以說是HYM Rider 特別精選的,它們之中各具特色,你要在炎炎夏日裡,舒服通勤,選ST12+它能給你給良好通勤體驗。想要帥氣,偶爾想要小熱血,想要更棒的保護性,選SK-6它不會讓你失望。 經常性激烈操駕,甚至會下賽道騎行的朋友們,SB-II相信會是你的首選,完美保護性、超卓的配戴手感,再加上跑格十足的外形設計,戴過一次你絕對會愛不釋手。當然,如果以上的情況均有需求的話,要一次買三雙我覺得也是非常OK的! 總體來說,我認為它們在做工細、配戴感受上其實與進口手套比起,並不會其實不會輸太多,甚至比起一些入門款更好,而且在價格上也相當具有優勢!
目前HYM官方網站均有現貨販售中,歡迎點選下方連結選購,想要親自試戴選購也歡迎親臨豪元!
YAMAHA Tracer 900 GT 中古車 二手車 2019年
極新車況 懸吊完整升級
預售價: 48 萬(不含各項規費)
好久不見的福利時間又來了!今天來的是一台YAMAHA Tracer 900 GT ,這台可說是YAMAHA近年來蠻具代表性的三缸多功能旅行車,擁有不俗的動力與運動性,卻擁有著相當好的舒適性,長途騎乘也不易感到疲憊。
目前該車的里程數僅7428km,可說是相當新,車上也有許多很不錯的改裝品,原廠件也都在。車輛改裝品不拆預售48萬元整(不含過戶等規費),車輛目前位在YMS豪元重車歡迎大家來賞車!

里程數僅 7428公里,里程數低,外觀狀況良好!車上也改裝電力得USB雙孔充電座,以應付長途旅行的供電問題。

原廠雙後箱,喜歡長途旅行車友們必備!

Ohlins 雙掛瓶全可調後避震,除了伸壓側阻尼都可以進行多段的調整,更有油壓預載可調旋鈕,載人載物更方便,出門長途旅遊必備!

前叉也改為Andreani內管套件,改善原廠的阻尼表現,強化穩定性、支撐力變得更好。

車台安裝YAMAHA原廠改裝精品Performance Damper,強化車體穩定性,降低車身晃動。


前後輪也更換上了俗稱大閃電的Pirelli Supercorsa,胎肉也還非常多,這條胎的運動性相信應該無需多言。



睽違已久的復古經典CB 再度登場!
近幾年Honda旗下街車CB系列,不管在各級的排氣量的車款,均導入了「Neo Sport Café」的概念-以經典風格為基礎加入些許科技的元素。而近期討論度非常高、相當火熱的復古黃牌街車Honda CB350 H‘ness,脫離了這個概念,可說是純正的復古經典風格,這台車會有那麼高的討論度,相信是因為市場上已經一段時間沒出現這種經典復古的街車了。另外在售價方面它也真的相當有競爭力,日前有水貨商傳出14.9萬的報價,放眼這個級距,這價錢真的沒什麼對手。
如果要說最接近、同風格的競品,可能就是同樣走經典復古風格的Yamaha 的SR400、Hartford UK450、SYM SB300,但是這幾台車售價都比CB350 還要高,像是純日製的SR400要價約30萬! 因此這台車就顯得相當超值!難怪大家詢問度居高不下!
那除了價錢之外,這台車到底還有什麼樣的優勢,還有產地印度的它,實車的質感到底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概覽

相信會買這台的朋友,在外觀的地方會是他們很在意的地方,看到實車覺得比想像中的還要大台,沒有單缸車那種單薄感,反而相當有份量,車高800mm,坐墊有點寬,再來,我們看到頭燈的方面,採用LED大燈以及尾燈的配置,前後方向燈雖然設計成復古的造型,不過其實也採用LED的形式,像尾燈的造型跟自己的老大哥CB1100。

既然要走經典路線,那麽這台車絕對少不了大量的鍍鉻元素,所以它全車包括排氣管,手把、前後土除,都用採用了鍍鉻不鏽鋼材質,只是保養上要讓它隨時保持閃閃發亮,需要比較勤勞點。
儀表方面,上面除了採用了指針式的時速表之外,液晶螢幕上也有里程、油量、油耗資訊,而時速表旁的黑色面板上除了方向燈、引擎燈等,還有側柱提醒指示燈,HSTC循跡防滑指示燈。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他並沒配備轉速表,我覺得真的很可惜,如果能設計成雙圓錶的式,絕對會讓台車更加有味道。

動力單元
首先我們看到,它碩大的缸頭、以及汽缸上相當顯眼的散熱鰭片,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顆氣冷引擎,採用一具348cc單缸氣冷引擎,變速系統為五檔並搭有滑動式離合器,在5500rpm爆發出21.1ps的最大馬力,而最大扭力30NM 在3000rpm的時候就爆發出來,從規格數據上來看,這台車的動力絕對不會是強項,會看上這台車也不是想要強勁的加速感,但是它低轉時的扭力相當充沛,整體騎起來相當輕快,在動力上相當好上手的,隨傳隨到的扭力在走走停停的市區騎乘也很方便。另外,有一點讓我相當驚艷,它的排氣聲浪其實相當的渾厚飽滿,很扎實聽起來很不錯,不會像一般的單缸車聲浪那麼單薄。

制動懸吊

再來懸吊的部分,前方搭載了41mm不可調的正立式前叉,後方則為傳統街車會搭載的預載可調雙槍避震器。
煞車制動方面,在前方採用Nissin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310mm的固定式碟盤,後方同樣採用Nissin單向單活塞卡鉗搭配240mm,前後均有ABS防煞車鎖死系統。

比較特別的是,輪胎的部分跟一般17吋的主流配置並不一樣,前方採用 100/90 R19 以及後方則為130/70 R18的配置,前後輪胎的品牌皆為來自印度的 MRF,因此在輪胎的選擇上,可能會相對少一點。
輪框並沒有採用一般經典街車會採用的鋼絲框,而是採用多爪式鋁合金鑄造輪框。一些朋友可能會覺得這樣的配置,少了點經典、復古的氛圍,但我相信偏好這種風格的車友,一定會將輪框改為鋼絲框的式樣。
結語

不錯的配備、復古經典的外型,相信CB350可算是相當優質的改裝素材車,一定會有很多改裝廠商開發出對應的改裝套件,這台車的出現,可說是為枯竭已久的復古街車市場,再度注入一股活水,市場的熱絡,相信會受益的也會是消費者們,若復古街車的熱潮持續甚至越來越蓬勃,日後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投入,也會有更多的價格合理且具有競爭力的好車可供消費者可選擇。看完我們的文章,是否想當心動呢? 如果有興趣的話也歡迎到親臨HYM豪元重車來賞車,目前實車已經在豪元了,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臨店賞車! 也非常歡迎對這台車有興趣的朋友透過下方官方Line@與我們聯絡!
文章還看不夠? 看看冬哥對CB350 H'ness的深度解析影片
黃牌大羊YAMAHA XMAX 300 一直以來被大家所詬病的問題就是過於疲軟的懸吊,前叉及後避震絕對是許多車友改裝的首選,於是今天就有位XMAX的車友選擇將前後懸吊做個完整的升級,在後避震選擇來自瑞典的懸吊大廠OHLINS,這組YA740也是許多車友的選擇。前叉的避震則選擇國內懸吊改裝廠商MJP推出的套件,而這次選擇的套件為對應道路使用的版本,舒適度與穩定性同步提升!
MJP 道路版前叉內管套件
預載+多段回彈可調 道路完美對應

這款前叉套件與我們先前所介紹的MJP賽道版套件有些許不一樣,如果您自然沒有到那麼熱血、激烈騎乘,有想要大幅改善行車路感,前叉的阻尼感受,這款也是相當推薦,相信對大部分的XMAX車友來說都是相當夠用的。
除了基本的預載可調機構之外,從外觀、功能上來判斷它與賽道版的差別,就是這款道路版兩支前叉的頂蓋皆為回彈阻尼調整的功能。即便如此,它的阻尼感受與原廠版的已經有相當大的差別了!

道路版外觀上最明顯的特徵即為兩側的頂蓋均為最外圈的預載調整以及內六角的回彈阻尼調整。

當然,避震器的調整工具當然也有包含產品包裝裡面。左邊的外六角工具為預載調整,中間內六角則為回彈阻尼調整工具。
OHLINS YA-740全可調後避震

這組OHLINS 全可調後避震器相信也是非常多人的選擇,不但有外掛油氣分離的氣瓶、預載調整,伸壓側阻尼也都可以進行調整,功能可以說是強大而齊全,搭配MJP道路版前叉套件可說是相當匹配。當然如果有更激烈操駕的需求,我們也有賽道版的YA014可供選擇。



將兩支前叉取下後,我們就可以將前叉的頂蓋給鬆開,準備將原本的阻尼油給倒出來,接著拆掉油土封,進行徹底的拆解。
拆解之後進行徹底的清潔,將舊有的阻尼油殘餘完全清除,以免影響到新前叉的作動。
除此之外,安裝前也必須將內管管壁內進行車削,才能放得進MJP阻尼棒。

加工前

加工後

徹底清潔後,我們就可以將各個零件逐一安裝上了。

首先要將內管與阻尼棒做結合




將外管底部的螺絲重新鎖好,並將C形環以及油、土封裝好,完成內外管以及阻尼棒的安裝。


接著我們就可以將原廠彈簧放入,並將MJP所附上的阻尼油灌入,並反覆來回抽動阻尼棒以排除空氣。 每支前叉所含的阻尼油油量為75cc。

利用特殊工具將阻尼棒與前叉頂蓋的調整機構做結合,接著以扭力扳手將前叉頂蓋鎖好。


準備可以將前叉安裝上車,最後三角台螺絲也必須以扭力扳手鎖附以確保行車安全無虞。

在完成了前叉的安裝之後,後避震-OHLINS 全可調雙掛瓶避震器的安裝顯得簡單多了!總共四顆螺絲便安裝完畢,當然在安裝的最後,扭力扳手的最後鎖附也是很重要的。畢竟這種結構性的部件,牽涉到行車安全,不得不慎!
後記

此車的車主其實剛購入這台車騎乘還不滿500公里,就決定將前後懸吊做個完整的升級,可以說是完全印證了這台車「相當欠改」的說法,透過這樣的升級,完全改善了原本相當不安定的車身動態。不只是整台消光黑的車色,再將上部分金色元素的點綴,充分顯現出內斂卻又富有質感的氣息。範圍很大的阻尼可調範圍,兼具舒適度與支撐性,讓你出遊、呸車兩相宜,不必再擔心過個彎跟開船一樣,晃到不行!
更加運動化的Honda CB350RS登場!
最近討論度非常高、相當火熱的復古黃牌街車Honda CB350 H‘ness,日前終於導入了台灣市場,超高的性價比,創造出極佳的銷售成績,接單數更是逼近2000台!近期動作頻頻的Honda更可說是打鐵要趁熱,延續先前CB350 H’ness的討論熱度,在昨天(2/16)正式發表了Honda CB350RS!這台車在整體架構上沿用CB350 H’ness,不管是車台、動力單元、懸吊等配備上大致相同,不過整體風格卻與經典風格路線的CB350 H’ness完全不同,CB350RS反而與本田街車近年來「Retro Sport」新古典風格較為相近,透過椅墊、燈系等小配備的改變,添加了更多的現代感與運動感的元素,重新詮釋出這台車的風格造型。
目前官方釋出Honda CB350RS的兩款顏色,分別是黑黃色以及金屬紅兩色。

外觀概覽
走更為現代、運動感的CB350RS將H’ness上原有的大量鍍鉻件以消光黑的部件代替,像是土除、排氣管均採用消光黑色,更呈現出一種神秘並帶有些許侵略感的風格。車高依然為800mm,不同的是,RS車型在裝備車重為179kg,比起H’ness車型又少了2kg。再來頭燈一樣採用圓形的LED大燈,方向燈以及尾燈也是採用LED的形式。不過尾燈的位置改到坐墊下方,造型上改成比較現代的長型尾燈,前後方向燈的造型也更為尖銳。
儀表方面也於H’ness沒什麼差異,上面除了採用了指針式的時速表之外,液晶螢幕上也有里程、油量、油耗資訊,而時速表旁的黑色面板上除了方向燈、引擎燈等,還有側柱提醒指示燈,HSTC循跡防滑指示燈。同樣的,與H’ness一樣並沒有配備轉速表道。
其他與CB350 H’ness不同之處
雖然與CB350 H’ness共用同樣的平台,但RS車型在騎乘姿勢上與還是有些許不同,透過腳踏與把手的些許調整,創造出更加運動化的騎乘姿勢來呼應CB350 「RS」這樣的一個車名。
與H’ness車型不同之處還有在車輛下方多了一塊防護板,能做到一定程度的之外,也能讓整車更加的個性化,甚至還增添了些許Scrambler的風味。

手把與腳踏位置均再重新設計過,創造出與H’ness不同的騎乘三角。

車架下方多了一片防護檔版,讓車輛看起來更加有個性。
動力單元
與CB350 H’ness採用相同的動力單元配置,為一顆排氣量348cc SOHC氣冷單缸引擎,外在特徵一樣也擁有大缸頭、汽缸,上面也配置有氣冷引擎獨有的散熱鰭片,在5500rpm爆發出21.1ps的最大馬力,而在3000rpm時則可以爆發出30 Nm的最大扭力,變速系統為五檔並搭有滑動式離合器,低轉時即有相當充沛的扭力輸出,即便整車車重將近180kg,但是搭配充沛的30 NM扭力,整體來說給我一種很輕巧的感覺,在走走停停的市區騎乘非常方便。

與CB350 H’ness採用相同的動力單元配置,強調低轉就有充沛的扭力。

排氣管形式改成黑管,中段再以鍍鉻的防燙蓋作為點綴。
制動懸吊
懸吊的部分,前懸吊一樣搭載了41mm不可調的正立式前叉,後方則為預載可調雙槍油壓避震器,外觀上看起來是一樣,阻尼設定表現上是否與H’ness相同,這點在官方並沒有特別提到,不過RS 在前叉部分還多了毛毛蟲的防塵套。
煞車制動方面則完全相同,在前方採用Nissin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310mm的固定式碟盤,後方同樣採用Nissin單向單活塞卡鉗搭配240mm,依舊配備有雙通道ABS防煞車鎖死系統。
輪胎的部分,前方輪胎與CB350 H’ness相同,配置 100/90 R19的規格,而在後方的部分,或許是為了增加些許運動的元素,採用了150/70 R17的配置,比起H’ness的後輪130/70 R18輪徑上小了點,胎寬上寬上了不少。
輪框的形式上與H’ness相同,也是採用多爪式鋁合金鑄造輪框,這樣的配置與新古典運動風格的CB350RS搭配在一塊可說是恰如其分,充分彰顯其運動化的個性。

前叉多了毛毛蟲防塵套,相信也會讓之前訂購H’ness的車友們作為改裝升級的選項。

後輪從H’ness的130/70R18,改成150/70R17的形式,加厚的胎寬看起來更有份量感。
結語
俗話說得好,「打鐵要趁熱」這句話在用在最近的Honda上可說是恰如其分,當大家都還在熱烈地討論CB350 H’ness的話題,沒想到Honda馬上在拋出一顆震撼彈! 就目前官方所釋出的圖片,外觀上看起來比H’ness更有質感一些,RS更具個性化的風格想必也會吸引到許多年輕車友的目光。目前在台灣仍然沒有水貨商宣布引進的消息,不過我們相信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再來就是售價的部分,如果能維持在15萬左右的這個價格帶,預計會再帶起一波銷售熱潮!
有任何車輛引進的消息我們也會持續為您更新,歡迎透過官方Line@與我們聯繫。

文字看得不過癮? 來看看冬哥對CB350 H'ness的深度解析
Ohlins 雙掛瓶全可調後避震 for YAMAHA TMAX 560
油壓預載加持 調整更方便
運動羊皇YAMAHA TMAX 560 其強大的運動性,許多車友們更是在懸吊上不手軟,紛紛換上了運動性更好的改裝套件,當然來自瑞典的懸吊大廠Ohlins更是許多人的不二選擇。但在過去,TMAX 560 的後歐避震器,沒有掛瓶似乎少了一味,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可說是TMAX避震器的頂級款,Ohlins 雙掛瓶全可調避震器,不但伸壓測阻尼可調外,還外掛一個具備油氣分離的氣瓶,甚至還多個油壓預載的旋鈕掛瓶,讓你調整預載不必在趴到車子底下去調整,直接透過旋鈕就可以完成預載的調整。

安裝過程

將原廠的避震器拆下。

拆下後 ,將原廠的後避震器本體與多連桿機構做分離。


分離後當然就是將我們今天的主角-Ohlins 全可調雙掛瓶避震器與多連桿機構結合。只是多連桿機構有其方向性,這點千萬要注意到。而這種結構性的部件,牽涉到行車雃權,扭力扳手當然也是一定要的。


為了防止連接到氣瓶的油管刮傷受損,我們俊會在油管上在包覆一層蛇管以保護油管線。

將固定氣瓶的支架鎖在搖臂的鎖點之上。

先安裝上油壓預載的氣瓶

接著安裝上壓縮阻尼的氣瓶。

完工! 這個位置小編個人覺得不但非常好看,而且在調整上也非常方便!
後記

改完之後,車子光是在那邊不動,就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其強大氣場,車身的塗裝採用非常顯眼、鮮豔的「法拉利紅」,在輪框也改為鍛造鋁圈,最後將後避震給改上去,可以說是讓整台車更為完整!而且此款改裝品更可以是TMAX避震器的頂級款,Ohlins 雙掛瓶全可調避震器,具備伸壓測阻尼可調,外掛式的油氣分離的氣瓶,更是讓懸吊達到完美的程度,更方便的油壓預載讓你出遊,也不必擔心,讓你調整預載不必在趴到車子底下去調整,不管是要載物載人,直接透過旋鈕就可以完成預載的調整,讓你要激烈還是出遊兩相宜。
輕檔運動胎新選擇 Maxxis MA-SP!
說到瑪吉斯,相信過去有在玩小車的朋友對於這個名字應該算是耳熟能詳吧!Maxxis推出了想當多款10吋、12吋速克達用輪胎,而且不管是通勤用、運動用,甚至是更激進的性能胎它都有推出,產品線相當廣泛! 而在近幾年大型重機的熱銷,瑪吉斯也開始將涉足重型機車的用胎,過去幾年也推出過幾款高性價比的輪胎。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Maxxis MA-SP,這條瑪吉斯所推出的全新世代的17吋擋車用胎,採用最新的輪胎膠料配方以及紡織層的編織技術,讓騎士能有更好的操駕體驗。
近年來檔車風潮興起,而其中Yamaha的YZF-R15憑藉著優異體質,是許多年輕車友們的首選,因此我們這次就選用這台車作為MA-SP的測試車。倒立式前叉、多連桿後避、環抱式車架,相信用這台車來測試輪胎的性能是再適合不過了!

Maxxis MA-SP 特色介紹

MA-SP 這款17吋運動胎採用了HDFS 濕地強化膠料,根據測試資料顯示,與原本的膠料比起,新膠料在濕地的抓地力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而乾地的表現也提升了百分之十。
除了抓地力之外,輪胎的使用壽命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所以Maxxis在後輪方面採用了旗下的「DCR」(dual compound )雙膠料配置,跟國外輪胎大廠的所謂「複合胎」技術是相同概念,在輪胎中央以及胎壁兩側用的是不同膠料。中間部分使用較硬的胎質,除了能提提升在高速行駛的穩定性之外,更能有效提升磨耗壽命。

而兩側胎壁則使用較軟的胎質,提升車輛在傾倒時的抓地力,同兼顧了磨耗壽命與抓地力。
再來是胎體結構的部分,我們都知道胎體是否強健在於其編織層,而MA-SP在編織層採用了「SSB」鋼絲纏繞緩衝層,比起尼龍編織層,剛性會來得更好,採用這種鋼絲的編織層同時保有剛性與韌性,除了能保有舒適度之外,足夠的胎體強度也能讓騎士在激烈操駕時,保有良好的輪胎支撐性

不過,一昧的死硬對於操駕並不一定是好的,在這方面不得不提Maxxi的新技術「PSB漸進式纏繞緩衝層」,簡單來說呢~
這技術是透過改變輪胎裡面編織層的密度,去調整輪胎的變形量,在輪胎中央處採用比較高密度的鋼絲編織層,隨著傾角的增大,越往兩側的胎壁其編織層的密度會越來越低,到最兩側的部分採用較低密度的編織層,會讓車身在大傾角時能有最大的變形量,增加其接地面積,進而增加輪胎的抓地力與過彎的穩定性。

那除了胎體與膠料之外,瑪吉斯在胎紋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從胎紋方面可以看出瑪吉斯對於雨天的排水能力相當要求,採用了高導流性主溝設計,有效提升前輪破水後的排水效率,而邊緣的胎紋也會隨著傾角的增加而慢慢減少,增加接地面積。由此可見,Maxxis是希望這條胎能帶給大家全天候的樂趣,不必因為擔心輪胎壽命而在樂趣上有所妥協!

使用心得

在經過一小段的山路實際試騎,它讓我最驚豔的地方是,MA-SP的傾倒速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再快一點,但是又不會太為敏感,整體的轉向表現還算是線性,蠻好掌握的。 輪胎最兩側的胎質也還算是柔軟,編織層也採用鋼絲而非尼龍,胎壁的支撐性算是不俗,在過彎的時候並不會有太多不安定的感覺。不過在當天將近攝氏25度的氣溫之下,輪胎的表面並沒有起太多的胎屑,對於較長使用更加運動化、競技取向輪胎的朋友們可能會有點不習慣,但我想這應該是Maxxis在輪胎的抓地性與磨耗性之間所設定的一個平衡。
總之,這條胎我覺得相當適合有通勤習慣,但是在假日時偶爾會上山小熱血的朋友們,耐磨性它有了,要小熱血它也兼顧得到,整體而言相當超值。
雖然大家都會認為與運動性表現最為息息相關的是懸吊系統,但有夠好的懸吊之外,更需要有好的輪胎,兩者相輔相成,以此來獲得最穩定的動態表現。在輪胎外,HYMMOTO也有在販售改裝R15的相關部品,歡迎點選下方連結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改裝部品吧!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透過我們的官方Line@諮詢,我們會盡快的回覆您!

看不夠? 參考一下我們對 Maxxis MA-SP的實測影片吧!
YAMAHA YZF-R15 V3 中古車 二手車 2019年
超新車況 多樣改裝品 絕對值得入手
預售價:11萬(不含各項規費)
白牌輕檔小跑車YAMAHA YZF-R15 超新二手車釋出!倒立式前叉、滑動式離合器等超優配備,讓他在同級距終可說是相當有競爭力,而現在豪元這邊有一台狀況好里程低的車輛釋出了!你可以以相當優惠的價格擁有這台19年出廠的YZF-R15。這台車除了在外觀上就看起來相當不錯,一些改裝品也幫你裝好了!喜歡這台車的朋友敬請把握!目前該車的里程數僅6540km,車輛改裝品不拆預售 11萬元整(不含過戶等規費),車輛目前位在YMS豪元重車歡迎大家來賞車!

里程數僅6540公里,里程數低,外觀狀況良好!

油箱兩側已貼上GOOFFWORK下班手作防滑油箱貼,除了保護油箱外,更能讓騎士更好夾油箱。 郵箱中間也有碳纖維式樣軟質立體貼紙保護油箱。

Ohlins 全可調後避震,除了預載可調外,伸壓側阻尼都可以進行多段的調整,跑山必備!

前叉也改為Ohlins內管套件,改善原廠過於軟弱的表現,強化穩定性並加入了預載可調的功能。

電力得USB充電座,長途旅行再也不用害怕手機的續航力了。

更換Malossi握把套,提升握感,外型上也更加亮眼!


此車的前後輪胎也均更換為Pirelli Rosso Sport 要小熱血通勤它都應付得了!

此車友更換過降低車身套件,另外車主原廠的多連桿機構也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