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北市再增20處科技執法!12/1 正式啟用!

在最近兩年,關於區間測速的爭議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最早在2020年爆發出準確爭議後,全台的區間測速系統曾暫時停用,不過在經過所謂「校正」後,全台灣多處路段的區間測速系統又重新開始恢復運作,即便今年也有數起因準確度而有誤判的爭議事件,但相關單位似乎依然非常依賴所謂的科技執法。現在台北市警察局更利用這套電眼系統,去進行取締違規,期待除了能降低員警的負擔,更希望能降低違規、減少交通事故。

新增了哪些科技執法處?

據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表示,在今年一月開始於鄭州路、西寧北路口啟用首處「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統計迄10月止,月平均交通事故與前3年月平均比較下降約3成。而在日前則宣布將在轄內再新增科技執法路段,透過大數據找出二十處最容易肇事地點,而這二十處為20處路口分別為市民大道與承德路口、民權西路與承德路口、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口、民權西路與蘭州街口、大直街與北安路口、民權東路與建國北路口等處(詳細資料見下圖。)

科技執法如何進行舉發?

 所謂的「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其執法重點在於「車輛不停讓行人」、「闖紅燈」、「轉彎未依規定行駛」等違規事項進行取締,從攝影機捕捉到的畫面,再透過AI運算辨識,自動判讀違規行為、路徑,接著再由專責警員於後端管理平台進行人工審查,確認違規屬實後遂製單舉發。

這樣的作法除了可減輕員警負擔並提升執勤安全外,甚至可避免執法爭議。 此外,過去對於過路口不停讓行人的違規行為在舉證上也更為容易,比起政令宣導式的口號,有明確罰則以及更加明確的舉證方式,相信對於不停讓行人的駕駛們會更加有約束力,小編在這也是樂見其成。

這套系統相信對於不停讓行人的駕駛會有非常好的遏止效果。

科技執法並不能改善道路設計不良所造成的危害

不過其中享譽國際的「機車瀑布」,台北橋往台北方向、與延平路交會處也被列在其中。我們都知道台北橋的設計對於機車騎士們可以說是相當不友善,每天於雙北通勤的人數量如此龐大,卻全都被塞在非常狹窄的機車道,這樣的作法不僅危險又沒效率。而下橋後除了直行外,更有右轉以及左轉的騎士,車流交匯甚為混亂,容易造成危險,但時候突然多了一支電眼科技執法,你很難會相信這是為了提升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畢竟最大的危險因素始終存在著,道路設計上始終沒有要做改良的意思,這樣真的是為廣大機車騎士設想嗎?實在很難不讓人感到懷疑。

台北橋與延平路口交匯處,車流紊亂,科技執法在這真的派得上用場?

科技執法的設立確實有不少的優點,不只能降低取締員警的負擔,對於未停讓行人的駕駛也更加有遏止效果,但除此之外,我們更希望能同步改善機車族群的用路環境,對設計不良的道路進行改善,如果要因為道路設計上的缺失造成自身的危險,另一方面還要被所謂的科技執法在捅一刀,也不難想見機車族們會有那麼多不滿的聲音了!究竟這樣的科技執法是利大於弊,還是擾民只能等到明天後會有答案了!

圖片來源:台北市警察局、Google Map

Leave a Comment